图说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长安文化

巧遇哈密瓜节 第二故乡行之
来源: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2-12-10   |   所属分类:长安文化   |   阅读次数:466

微信图片_20221210210228.jpg


                  文/于聚义

离开敦煌,是自驾游的第四天,我们一路向西,经过星星峡时没有加油,路牌上显示下一站就是柳园镇了。在记忆中,柳园是甘肃、新疆和青海三省区交界的地方,是一个重镇,属于甘肃省到新疆最后一个站。所以,我们决定到此再加油。有人说,星星峡镇和柳园镇,这两个西北小镇特别令人难忘,这是进出甘肃和新疆最繁忙的交通要塞,人们经过这里的心情也很复杂。

到了柳园服务区加油站反而没有油,害得我只好下高速,到去柳园镇的路上寻找加油站。车子跑了十几公里才遇见一个加油站,索性就在加油站旁边的饭馆吃个饭再走。你说心情如何?

上了高速,走了好几个小时,导航说前面就是新疆的东大门哈密市了。我们来了情绪,夫人拨通了曾经是她的学生谢念荣(哈密市广电局长)的电话,告诉他给我们找个酒店。谢局长满口答应。

到了哈密市,谢局长让我们在广电局门口等他。这是1985年新疆新闻班的同学,一直没有机会面见。见了面非常高兴。他开车领路,将我们安排住进全季酒店,然后邀请朋友陪同,非常丰盛的晚饭后,又领着我们在市区观光。第二天上午,谢局长告诉我们,你们来的早不如来得巧,昨天他作为举办方之一的领导,刚刚参加了“中国·哈密瓜节”,所以陪同我们前往“中国·哈密瓜节”主会场,让我们参观各种各样的哈密瓜,品尝一下各种哈密瓜的味道。我们虽然从小都长在新疆,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哈密瓜。什么天脆蜜、海华蜜、金龙蜜、甜蜜脆、凤凰号系列等128个品种。每到一个展点,都会免费品尝。如此多的品种,让我们惊讶不已,不但饱了眼福,而且饱了口福。

微信图片_20221210210216.jpg

这是我第四次来哈密市了,过去几次都是拍摄电视片来的,对哈密的大致情况还是了解的。记得在七角井拍摄芒硝矿区,上石盐层要进海子中心,皮划艇载着我们摄制组一行三人,快到盐湖中心时,皮划艇差点翻了,如今说起来还胆战心惊呢!返回岸上后,我们放弃了拍摄,第二天才继续拍摄无水芒硝矿层。其实,说是无水芒硝矿层,实际上是在盐层下一米到两米才有芒硝层。芒硝呈现出的透镜状,在摄像机镜头里非常好看。还有一次,我们摄制组在三道岭拍摄《走进中国大露天矿》时,看到煤层浅,储量大,而且煤质特别好,令人兴奋不已。再一次是拍摄哈密市黄山铜镍矿,这是继黄山东大型镍矿床发现之后,在该地区探明的又一个大型矿床。镍是贵金属,广泛用于电池、镀锌管件,尤其是航天领域需求更多。但是,这些都是90年代以前的事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哈密市日新月异,让我都认不出昔日模样了。

哈密市古称西漠,唐时称伊州,元时称哈密力,明时称哈密,是进入新疆的东大门。这里的历史古老,三道岭,七角井发现大量的磨制石器可以证明,距今7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哈密人的祖先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了。西汉时期的西域都护府,一直到三国、魏晋时代,到清政府都有行政建置。新中国成立后,哈密设行政公署,后改为哈密市,现在管辖两县一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回族、蒙古族等39个民族,人口67万多。

微信图片_20221210210234.jpg

“哈密瓜甲天下”,哈密瓜以地而得名,地以瓜而闻名。哈密瓜已经有800年历史。哈密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哈密瓜的甘甜如蜜。它们形态各异,风味独特,瓜肉肥厚,清脆爽口。哈密瓜营养丰富,含糖量高达21%以上。哈密瓜在东汉永平年间就成为进贡的异瓜品种了。至清代时被哈密王作为贡品,受到康熙赏赐而得名哈密瓜。时哈密瓜“往年进贡”、“瓜莫盛于哈密”、“瓜则充贡品者真出哈密”。追根溯源,哈密瓜却源于吐鲁番鄯善县一带。为了正本清源,哈密市曾一度与鄯善县争夺发源地。为了证明这段历史,谢局长带着我们参观了贡瓜发源地的遗址。

在短短两天时间的哈密市游览,我又收获多多,特别是见识了128种哈密瓜的品种,这在过去是没有见到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