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聚义
五月的北京,天朗气清。夫人侯湘提议借来京之机,能去一趟北大未名湖畔看看。这是她心中一直向往的地方。她侄子侯国伟也有此意,还说正好给正在上学的儿子点耳濡目染,促进他的学习积极性。但国伟提醒我,进北大要有人推荐预约申请才行,否则是进不去的。我不相信,进个校园还不容易,到校门口登记一下不就行了。嘴上虽然这么说着,可随手拿起了手机,拨通了我的老友北大陆地教授的电话,一问才知要提前预约。只好请陆地先生帮我们一行四个大人一个小孩预约一下周六上午去参观。
陆地教授是北京大学广播电视传播中心主任,是我三十多年的老朋友了,我们同为首届“中国广播电视‘十佳百优”理论工作者,他是“十佳”,我是“百优”,他还是中国传媒界第一个博士后,我们又是中国电视传媒研究的密切合作者,他是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研委会副理事长,我是副秘书长,每年至少有两次会议相聚。我们三关一致,志趣相投,彼此有着深厚的友谊。
听到我的请求,陆地先生即刻答应推荐预约,还说预约成功后,会有短信告知。
有陆地教授的帮助,我们仍然按照计划去了京东总部参观。
到了下午,我们收到了北大批准后的短信,唯独没有夫人侯湘的。我又电话询问陆地教授,陆教授重新帮助申请。我们如期在5月20日周六上午赶到北大,由于申请人太多,导致侯湘被批准为第二天才能进北大。这下我有些急了,我们一行五人,在大门口等着,咋可能分两天行动吗?我又一次电话与陆教授沟通,陆教授不厌其烦地给保卫部门说明情况后,我们收到了批准后的短信。
因为耽误了一个多小时,我们一进北大就直奔目的地。
去未名湖要路过图书馆,看到与我们一样的人群都挤在图书馆前的广场上拍照,我们也加入其中。然后直奔未名湖畔。
记得有人调侃过,走进北大校园,那是“一塌糊涂”(一塔湖图)。其名句出自北京大学三件套:博雅塔、未名湖和图书馆。
穿梭于图书馆几栋楼之中,感受的是浓浓的书香味儿。
还未到未名湖,映入眼帘的确是博雅塔。
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的小丘上,据说是仿造通州燃灯佛舍利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
博雅塔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呢!
1924 年,燕园(原燕京大学校园)为了向全校供水,急需建一座水塔。当时有人提议,在燕园的古典建筑群中应该建一座古塔式的水楼,才能使之与未名湖畔的风景相协调。后几经波折,才决定建立塔式水楼——博雅塔。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成为燕园构建的神来之笔。
走在正午阳光普照的未名湖边,欣赏着五光十色的自然美景,看到来来往往的青年学子,还有游学的一队队小朋友们,果真是别有一番情致啊!
一路走着拍着,自然而然追寻未名湖的历史渊源。史料是这样记载的:未名湖一带在清朝乾隆年间是淑春园的一部分,圆明园的附属园林之一。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把淑春园赏给和珅。和珅在此大兴土木,把此处建成了一处大的园林风景,当时号称“京师第一”私人园林。园中有一较大的湖泊(即今未名湖),水中有一石舫(今未名石舫的原物)。
1919年司徒雷登任燕大校长后,几经考察,选定了这个历经劫难的古园遗址作为新校址。
在设计修建燕大校园的过程中,燕大校方对未名湖一代的旧景观进行了整理修缮,并增设新景,形成了今天的未名湖景区。
据说,当时为未名湖取名时,提出了很多参选名称,但都不很令人满意,最后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一锤定音,直接以“未名”称之。
是啊,未名湖,多么好的寓意:名利皆为身外物,淡泊而为自然成。
今天的未名湖已然成为北大之灵魂之地,不仅仅以其风光之美,更为其文化象征意义,成为多少莘莘学子魂牵梦绕的圣地。
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有:陈独秀、胡适和李大钊,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还有来自我们陕西的三沈: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北大著名教授、国学大师沈尹默、沈士远、沈兼士三兄弟成长于陕南灵秀之地汉阴,成名于中国高等学府之翘楚北京大学,他们学贯古今、融汇中外,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教育领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享誉当时,且为后人钦仰,载入史册。
还有“北大三老”和“中文四老”。“北大三老”是季羡林、金克木、张中行;中文四老:林庚,吴组缃、王瑶、季镇淮。
还有……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
我们绕湖一周后,离开了未名湖畔,在保存完好无损的“北京大学”雕梁画栋的大门前合影留念。离开北大,才体会到了那句名言:“一塔湖图”,博雅塔、未名湖和图书馆的真正含义。
离开北大,国伟一家三口请我们在很有特点的古朴典雅而又具现代感的老北京四合院里“福禄娃一家人”火锅店用歺,心情大爽!
虽然数次来北大讲过学,开过会,但此次未名湖畔之行,另有一番情趣,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