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总编专栏

脚踏第一线  手绘大时代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邱陆
来源: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2-11-24   |   所属分类:总编专栏   |   阅读次数:834

邱陆上路了,新闻在远方。你见到他的时候,他和新闻在屏幕上;你见不到他的时候,他和新闻在路上。

是的,他不是在直播现场,就是在通往直播现场的路上......

邱陆,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十多个冬去春来、酷暑寒冬,他始终坚守在采访一线,同行们说:“他的两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三次荣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以及数十项省部级奖项,不是非线性编辑机编辑出来的,而是脚走出来的,手绘出来的”。他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个人、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无言地诉说着什么叫做不辞劳苦,什么叫做敬业精神。


271bd9b299b5788ec0423e5e03794690.jpeg


迎“震”而上  单机直播创纪录 

 

整个2008年抗震救灾期间,邱陆带领直播组在央视新闻频道、海外频道、东方卫视和陕西卫视直播120多场次,创下中国电视媒体对同一事件现场直播场次最多、时间最长的记录。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通往四川灾区的宝成铁路线109号隧道发生塌方,导致这条生死大动脉顿时瘫痪。当时我和直播组跋涉了12个小时,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109隧道”。提起08年的汶川地震,邱陆至今难掩兴奋之情。

凭借多年积累的新闻敏感,他立即意识到:此时此刻,陕西台是全国唯一在现场的电视媒体。他深深明白抢通这条生死大动脉的进程,上上下下有多少人人牵肠挂肚,有多少人望眼欲穿、心急如焚。于是,他连夜组织力量、现场讨论,调整计划,拟定措施,为央视准备直播方案。

由于条件限制,只能使用一台摄像机直播,为了能达到更好效果,邱陆不断创新直播形式,大量运用图表标版等,将单机无法表现的内容通过示意图、数字等表现出来,使直播更直观。同时他还调整直播内容,除了抢险进展,还加入鲜活的人和事,将抢险人员不怕牺牲、艰苦奋战的精神充分展现出来,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抢险官兵的士气。第二天就在央视直播了8场之多,时任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高度赞扬了对于109隧道修复现场的直播,更对陕西广播电视台的大力支持表示了感谢之情。

 十几天里,邱陆每天休息时间不超过4小时。由于现场噪声非常大,不管是协调直播时间、安排选题,还是帮助出镜记者掌握内容,或者指导摄像确定镜头他都得大声喊话。直播的第二天,他的嗓子就撕裂的几乎发不出任何声音,之后每天都硬靠着各种响声药物维持说话。

“这次陕西广播电视台为宝成线的提前抢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8年5月25日,在宝成铁路109号隧道即将抢通时,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紧握着邱陆同志手说:“陕西广播电视台的现场直播最及时、最权威、最打动人。正是你们的报道让通往四川灾区的铁路大动脉——109隧道格外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关注;也正是你们的报道,让广大抢险战士和铁路职工备受鼓舞,干劲十足”。那一刻,作为陕西广播电视台109隧道直播报道组的负责人,邱陆为自己向四川灾区人民做出了一点贡献感到欣慰,也在仰天长啸——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之后,轻轻地低下了头。他太累了,他需要睡一会

在直播组的努力下,全国观众见证了109隧道抢通的全过程,一双双渴盼的眼睛闪烁着泪光,一颗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抓“大”新闻 担当之际见忠诚

 

祖先把鲜红的血液留给我们,不是没有要求的,对于一位新闻工作者,报道举国关心的大事,披露受众关心的真相,就是我们行内人的天职。

邱陆常常对年轻记者说:“干咱们这一行,就要有看新闻价值的眼,做大新闻的心!”

非典时期,邱陆采写的《自控防非为乡邻》的消息,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并荣获全国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作品。2005年,连战首访大陆,邱陆是陕西站唯一的贴身电视记者。2006年,党的总书记胡锦涛和延安人民一起过年,作为随行记者,邱陆把胡锦涛与延安人民在一起炸年糕、扭秧歌、贴窗花等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和感人的细节展现的淋漓尽致。此新闻报道荣获了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选的中国电视界最高奖项——2006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

邱陆总是说:“除非你不吃这碗饭。记者的职责既是职务行为,更是良心活儿,我必须要这么做”。“非典疫情”“渭河百年洪灾”“陈家山矿难”“陕南溃坝”……在邱陆的获奖证书中,凸现出来的都是这样的字眼,这是当代中国的风云翻卷的事件画廊,其中的每一次采访都有挑战、有机遇,甚至有生命危险。而每一个荣誉的背后,都记录着邱陆迎难而上的职业勇气和气质。

勇气源于责任,精彩皆因创新。而邱陆的“陆”字活画出了新时期的新闻人的大特点:脚踏实地、坚毅稳固、一往无前......

邱陆走在三秦大地上,追逐着新闻应有的鲜活与理想。(作者:陕西省政协《各界导报·文教周刊》主编张旭)


2107044_副本.jpg

作者介绍           

张旭:笔名子璐,长安人士,80年代生于被誉为“英雄之师”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部队47军139师,首届陕西小姐;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文学双学士、研究生学历;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绿色宣传大使、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荣获文化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优异宣传奖、省新闻奖、省两会报道先进个人、省人大新闻奖、省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先进个人、省民进参政议政及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发表文章2000余篇,累计160多万字,多篇文章被中国知网收录。

曾就职于世界500强航空公司,历任海南航空乘务长、陕西电视台《商界·陕西》主持人,陕西省政协《各界导报·文教周刊》主编;《长安文化》季刊主编、文化艺术传媒网总编、影评人、作家、特邀讲师,全国两会代表团驻地会议播音员。中国民主促进会省直委员会支部副主委、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岗培合格主编、丝绸之路东方舞文化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国学艺术研究会理事、长安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省模特艺术协会传媒顾问、省健康快乐促进会首席记者;省大学生艺术节主持人大赛决赛评委、舞动长安·丝绸之路东方舞艺术节评委、丝绸之路东方舞文化艺术研究会全国教师资格证考官;海南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省青年文艺人才协会会员、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题词:“千秋文澜三杯雅,四海相知一碗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题词:“立德树人”;第五届CCTV主持人大赛冠军、央视朝闻天下主持人胡蝶题词:“文以载道,营建精神家园;教重立德,抒写风采三秦”。


)4Y3AVRL9BS)B@YC]RV32K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