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英国前夕接受路透社采访,谈及南海问题时强调指出:“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是老祖宗留下的。”
说起南海,碧海连天,鸟飞鱼跃,云舒浪卷,澄清如玉;诸多岛礁,傲骨迎风,雄奇旖旎,植被繁茂。美得令人惊叹、留恋。
面对南海这片“祖宗海”,诚如一位诗人所说:“这里的风景固然美丽,但是灵魂更令人深深地仰视。
自古以来,一代代渔民子承父业耕耘祖宗海,守护这片家园。见证着中华民族开发建设蓝色国土的传奇历史。
大量史料充分证明我国先民开发建设西沙、南沙的悠久历史,为南海诸岛主权提供了有力佐证。各种史料从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地理学、地质学、水文学、气象学和南海航运史、南海捕捞史、南海经略史、南海开发史、南海文化史等学科领域均有充分的沉淀。
千里长沙烙印秦唐风采
自秦汉以来,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中国古代船舶在三沙海域航行中留下了大量沉船和水下文物。经考古发现,到目前共有136处水下文物遗址,居全国之首。这些在水下沉睡的文物遗址,是中国最早开发南海的珍贵文化史料。
甘泉岛唐宋居住遗址出土的日常生活用品陶瓷器等各种文物,是唐宋时期船家停靠岛上避风休息时所留下的,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使用这些器物的主人是西沙群岛最早的居民。
到今天为止,永兴岛、东岛、赵述岛、北岛、广金岛、甘泉岛以及南沙群岛的岛礁,还有明、清两代遗存的珊瑚石小庙和“兄弟庙”“娘娘庙”“土地庙”等遗址,这些遗址无可辩驳地证明南海诸岛早已是我国先民从事生产、生活活动的铁证。
有关专家表示,“进一步挖掘、整理、弘扬‘祖宗海文化’,对于加强开展对‘祖宗海文化’的研究、开发、保护和利用,对于丰富南海主权的历史证据,对于增强南海维权法理依据,对于宣示我南海主权有着重要意义!”
“更路薄”见证历史足迹
从汉通海上丝绸之路、元代郭守敬四海测验,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清代李准挥师巡航踏勘诸岛宣我主张、建国后一直生产驻守,再到2012年7月成立三沙地级市,从南海航运史、捕捞史、经略史、开发史、文化史、管理史上写下了中国历朝历代开发、经营南海诸岛的光辉篇章,为悠久绵长的南海“祖宗海文化”内涵注入了特殊元素。而南海水下文物、岛礁居住遗址、古庙遗存及石碑字刻和《更路簿》等都成为“祖宗海文化”活的历史见证。
特别是南海渔民的航海路径图《更路簿》,更是南海渔民在耕海过程中开发和经营西、南沙群岛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并持续对西沙、中沙、南沙、曾母暗沙的岛礁及其海域行使主权管辖的历史印证,是南海诸岛主权属于中国“活”的证据和确凿的历史铁证。2016年7月,海南省对《更路簿》文化的挖掘和宣传,对我国在国际舆论闹剧中反击所谓“南海仲裁案”起到了事实胜于雄辩的有力作用。
据了解,“更路簿”是南海航道更路经的俗称,是我国渔民自古以来自编自用的航海“秘本”。它是过去每位船长行船的必备利器,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海更路经有两类,一类是以手抄本形式传下来的,俗称《南海更路簿》;一类是口头传承下来,俗称“更路传”。主要分布于文昌市、琼海市沿海一带。
全面系统推进 “祖宗海文化”
为挖掘“祖宗海文化”,自2014年以来海南省政府持续开展了“见证波澜岁月”三沙史料史实寻访活动。已征集实物、史料、图片等上万件。实施三沙“口述历史”工程,对三沙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见证人进行寻访。截止目前,已完成对200多人的抢救性拍摄。
设市以来,三沙市高度重视“祖宗海文化”的挖掘和弘扬工作,启动了三沙市年鉴编撰工作,成立了三沙历史文化研究会。
但是,由于三沙地理位置特殊,孤悬海外,条件所限,过去对于“祖宗海文化”的文字记录、整理并不丰富。建市以来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编制缺、人员少,特别是缺乏专业性人才,对“祖宗海文化”的挖掘和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整合,对“祖宗海文化”开发和利用缺乏长效机制和载体,其独特的作用并没有凸显。
目前,海南大学和中国南海研究院虽对“祖宗海文化”开展了相关研究,琼海市等相关市县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和传承工作,但总体上各自独立,缺乏有效整合。如三沙、琼海两地“兄弟庙”文化具有共通性,并没有统筹开展相关研究。《更路簿》研究方面,省有关单位、高校、研究机构及相关市县应联手开展相关工作,研究成果应整合和共享。
因此,挖掘、整理和弘扬“祖宗海文化”,需要从国家层面、系统、全面地进一步开展、谋划和推进。
为此,有关人士建议说:“省人民政府应将此作为省级重点文化工程予以倾力扶持。由省有关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和团队,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三沙、琼海两市的研究力量,设立专项资金,集中邀请、聘请行业专家学者,引进特需人才,开展持续、系统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开发利用。”,“祖宗海文化”的挖掘应当引起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祖宗海文化”的各项工作应当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步伐逐步展开。
纵观以上爱国人士的建言,让我们看到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坚守和担当。我们很为中国自豪,首先应为我们的先人创造的发祥地文化而自豪!更为我们现今仍在从事的文化事业的坚守和担当而自豪!
文化其实是一种力量,而且是无坚不摧的力量!文化和政治不能割裂。有这些坚守和担当,“祖宗海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提高指日可待。(作者:张旭 原文刊载于《海南人大》2018.8)
作者介绍 :
张旭(子璐),80年代生于英雄之师47军139师,高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法学、文学双学士,研究生学历。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绿色宣传大使、长安文化研究会副主席、丝绸之路东方舞文化艺术研究会秘书长,艺术节评委、东方舞教师资格证考官。
2005年获首届陕西小姐最佳健康小姐及精英奖,2007年就职于世界500强航空公司,历任海航乘务长、陕西电视台《商界·陕西》主持人,2015年任陕西省政协各界导报《文教周刊》主编、《长安文化》主编及文化艺术传媒网总编,2018年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海南人大》国家注册责编。
陕西省国学艺术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模特艺术协会传媒顾问、陕西省健康快乐促进会首席记者、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海南省青年文艺人才协会会员、海南省民进新闻出版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党校中青班初任班、三亚航空旅游学院、西安交大干部培训中心特邀讲师。
2009年起参加全国两会、省两会新闻工作,获文化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新闻奖、省新闻奖、人大新闻奖、政协两会报道先进、省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先进、省民进参政议政先进及宣传思想工作先进。撰写相关提案被省政协列为重点提案,获省民进参政议政成果一、二、三等奖。在省级时政刊物发表作品千余篇,累计百万字,多篇文章被中国知网收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题词:千秋文澜三杯雅,四海相知一碗茶;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题词:立德树人;央视《朝闻天下》主持人胡蝶题词:文以载道,营建精神家园;教重立德,抒写风采三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