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明在称茶
引言:十余年前,许多国人不知道陕西茶,甚至有陕西人也不知道陕西有全国知名的一流茶企,更不知道陕西还有一位在全国茶行业具有崇高地位的茶人——纪晓明。然而,他在2001年即被评为“陕西省优秀青年实业家”,他是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评茶师、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中国茶叶行业十大经济人物,他领导的陕西苍山茶叶是国家八部委共同认定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星火计划实施单位,拥有十七项专利和一项省级科技成果,获得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企业、中国茶叶百强企业等称号……到如今,苍山公司已成为陕西现代茶叶的领军企业。
为了解陕西苍山茶叶如何取得跨越式发展,陕西省政协各界导报·文教周刊主编张旭走进了纪晓明先生和他的泾渭茯茶。
有茶农、同行、专家学者,也有他的商业伙伴、领导同事、校友师长,当他们讲起与纪晓明共事、相处的点点滴滴,当他们发自肺腑的念叨或赞赏或感动时,你便一步步走进了一个博大的磁场,你可以清澈地看到他30年事茶的初心使命,感触到他奔涌的热血和钢铁般的意志。30年来,他走遍了大江南北每一个茶区、市场甚至国外诸多茶企……我无法丈量他带领伙伴们创业的每一步坎坷,也无法猜想他为陕西茯茶产业扛起的每一寸苦难,但他身上那份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至情至性的茶人情怀却给了我启迪和震撼。
纪晓明做出了陕西茯茶的现世成就,尽显了茯茶的品味、内涵和陕西茶人的人生理想。走进泾渭茯茶展示厅,你能跟着他看。听着他讲,被他“点燃”。纪晓明第茶的挚爱,对陕西茶叶的痴狂,对茶与健康的论述可谓惊世。谈笑间他那句:“我是因茶而生、也会为茶而死”的戏谑,触痛了笔者的耳膜。
泾渭茯茶的茶砖
追梦30 载 复产陕西茶
2013年10月26日,央视二套《中国财经报道》播出了一期《老茶之谜》节目,重点报道了纪晓明和陕西泾渭茯茶产业发展。刹那间,这篇报道引爆了业界对陕西泾渭茯茶的再度聚焦。
茯茶起源于陕西,距今约有600多年可考证的历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浮沉沧桑,今天茯茶终于在以纪晓明为代表的这代茶人手中得以复产,他创立的国内首个高标准清洁化的紧压茶生产体系,年产泾渭茯茶5000吨,仅收购原料一项为陕南茶农增收8000余万元。如今,泾渭茯茶已成为陕西省名牌产品、陕西省著名商标、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茶界争相热捧的新宠和现代人青睐的健康时尚饮品。每年,泾渭茯茶代表陕西在国内外参展参会三十余次,被誉为“陕西名片”。泾渭茯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其中凝结的传说典故,特别是纪晓明团队复产陕西茯茶的艰辛历程,也给这昔日“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赋予了更多的传奇色彩……而故事的起点,还要从安徽农业大学课堂上说起。
“茯茶是老天赐予秦人的至宝,是陕西的历史文化名牌,决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上丢掉!”纪晓明的叙述牵我们回到三十年多前的。1979年,陈椽主编的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制茶学》第229页第6段:“茯砖……用安化黑毛茶,踩成篾篓大包,运至陕西泾阳筑制茯砖,早期称‘湖茶’,因系伏天加工俗称‘伏茶’,也称‘泾阳砖’。”
教科书上这段平白无奇的文字却让这位来自陕西的学生心潮澎湃:“原来,我们陕西是茯砖的发源地,也因此曾是中国最大的茶叶加工地和集散地。我很自豪,陕西人真厉害!可惜后来我们却失去了它,失去了一整个产业!”少年情怀尽是诗,大学课堂上萌生的大胆念头——恢复陕西茯茶生产,竟定格为他此后三十年的刻骨铭心。
泾渭茯茶自有茶山
“从1984年毕业到九十年代初,我曾经先后做过好几次调研,也曾多次建议复产陕西茯茶,但终没能如愿。很多个夜晚,当我一个人静下来时,老一代茶人的扼腕叹息总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我一定要使茯茶重新回归、绽放在陕西,万死不辞!”从一名普通员工到全国茶叶百强企业的舵手,纪晓明对茯茶复产始终痴心未改。原本做茶业流通,凭借他的矫捷身手苍山公司还算有些积累,然而转型做产业、恢复沉寂五十余年的茯茶生产非同小可,巨大的资金压力、艰难的技术攻关、几次研发失败……团队成员和亲友们开始质疑、甚至反对……但所有挫折都没能阻挡他执着的脚步,纪晓明熬过了创业路上最艰难的一段。
21世纪初期,陕西茯茶获得省政府高度重视,终于迎来大发展,此际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不枉费纪晓明十几年的厉兵秣马。2006年——纪晓明首次茯茶调研的十八年后,作为陕西省茶业重点项目——泾渭茯茶终得以立项!喜极而泣的纪晓明数奔泾阳,找寻老茶工、整理史料、发掘古法工艺……时光流转,又是一千多个昼夜不舍,纪晓明和他的研发团队终于成功恢复了中国最古老的茯茶传统技艺,当年他被授予“新中国成立60周年茶事功勋人物”。2009年5月“泾渭茯茶”在沉睡了半个世纪后重出江湖;2010年投入批量生产;2011年,国内首个高标准清洁化的紧压茶生产体系——泾渭茯茶生产体系在中国传统茶区之外的咸阳建成投产,在业界引发了强烈振动,国内上百个茶企领导、八十余名学界专家和一大批客商云集咸阳……
中国黑茶之父、湖南农大教授施兆鹏老先生几经辗转赶赴咸阳,年近八十的施老激动地对并非门生的纪晓明竖起大拇指,这位来自中国黑茶主产区湖南的学者以尊重史实的严谨和胸襟为陕西挥毫——“茯茶之源”!
河北太行茶仓投资人赵玉光近五年来一直追随着陕西泾渭茯茶项目,在他投资上亿元、收储规模达百余吨的茶仓中,泾渭茯茶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赵玉光已经决定把它作为最重要的收藏和经营方向。“用坚忍不拔、执着理想这些词定义纪晓明,我觉得远远不够,他身上永远有股子豪情,好像每天和太阳共同升起。他身上体现的不仅是一位优秀企业家的范儿,更是值得相托的茶人!他用做人的道理做茶,用为人之道经商,从商几十年,他还能保持一身洁净,实在难能可贵啊,这也是我看好收藏泾渭茯茶的最主要原因!”
经典系列茶砖
躬行于人先 造茶业传奇
从陕西省茶叶公司到陕西茶山茶业,纪晓明创造了无数的商业奇迹,在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茶业销售数量在全国内销茶企占据头把交椅。
有同行曾用“化学脑袋”、“金点子”来评价纪晓明勇于创意、敢于见人所未见、为常人不为。直到今天,纪晓明八年前在央视的鉴宝行动仍被传为佳话。2001年,苍山公司盘库时发现的两大篾篓黑茶被当做垃圾丢弃,可纪晓明却从竹篓上模糊不堪的红色字迹中发现了“达芬奇密码”——“哎呀,这该是五十多年前的老黑茶53天尖嘛!”于是,他先在2004年广交会期间做了一次拍卖,标价20万元,引起了各大媒体的极大关注和茶叶收藏界的地震。而后,他大胆提出要把这一篓黑茶带到央视去《鉴宝》。果然,一篓差点遗弃的黑茶当年竞拍出了48万元的天价。这两件事其实是近几年中国茶业行情变化的引爆点的转折点。云南下关茶厂总经理陈国风说起此事无限感慨,“我们算是中国最大的茶厂之一,但由于当时全国茶叶市场低靡,企业也陷入困境。纪晓明发现了53天尖,又率先发起央视鉴宝,一下子使当时的黑茶市场迅速升温,他去央视鉴宝救活了我们企业,甚至激活了中国茶行业啊!”由于纪晓明对中国黑茶产业的贡献,当年他获得首届“中国茶马奖”和“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称号。
泾渭茯茶茶汤
伴随企业高速成长,纪晓明进一步提出:“茶是最具有中国元素、又最世界的产品,我的目标就是——做好喝的茶,把苍山茶业建成伟大的企业。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离不开食品安全和健康功能研究。我们要把公司所属的陕西中茯研究所建成两个中心——即陕西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和茶学研究中心,两个中心,一个关注食品安全,另一个锁定保健功效研究。要知道,这背后蕴藏的是一个潜力何其巨大的健康产业啊,机不可失!”于是,泾渭茯茶开展了茯茶表面发花、散茶发花等技术攻关,并率先拿下了该项目的国家专利。借助他在业界的影响力,企业又很快与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迅速启动了茯茶保健功效动物实验和茯茶功能提取物研究。如果说,这些是企业顺应市场需求的智慧之策,更不如说是纪晓明这位陕西茶业领军人物不拘一格、敢于突破的产业远见。这一具有国际眼光的战略定位,使泾渭茯茶走在了国内黑茶行业的前沿。如今,企业已被认定为国家星火计划实施单位、陕西省企业技术中心、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
纪晓明坦陈:“我要建立的是一个‘共赢的生态经营体系’,要让这个体系从起点到终点的每一个分子都受益。通过泾渭茯茶带动茶农增收,提高茶园种植和管理水平,从而以更高的产量和质量再获收益;让企业通过产品研发生产实现相对高的利益和创新开发、市场推广能力;让渠道商获得合理利润,保护其对品牌的忠诚度和稳定的市场维护能力;而消费者最终将获得口味独特、风格突出、品质优良、价格实惠的茯茶产品……所以,以文化为基础,以科研为支撑,以技术为核心,创造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这就是我们的法宝!”
“他很有人格魅力,他是我们的偶像……”陕西中茯研究所的博士、硕士们你一言我一语。所长胡歆博士告诉记者:“这几年,纪总引导我们放眼国际茶业的产业模式和市场,他访问过立顿、星巴克等许多国际知名企业。他很节俭,每次出差住小店、吃便餐,从不铺张。”
写到这里,我感动泾渭茯茶的事业是纪晓明思想、才情、学养和价值观在他的团队被认同被再现的产物,难怪有专家说:“有灵魂的产品才可能感动人,纪晓明给产品赋予了灵魂”。
纪晓明在炒茶
满社会期盼 超客户想象
在纪晓明身上,你能同时强烈的感受到儒雅自持和时尚奔放的两个端面,而且这两个端面彼此交融得几近完美。没想到,这位农学学士,晓畅历史典籍、精通诗词曲赋;写得一手妙辞章,也唱得一嗓子好歌;谙熟茶道,同时也是资深驴友兼美食达人;无论茶锥、盖碗、毛笔,还是手机、电脑、方向盘,他都玩得风生水起……
这次采访所见所谈,纪晓明不像生意人,而是个不折不扣的儒学学者、现代绅士兼茶人。
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国家茶学科组组长宛晓春教授评价:“纪晓明沉稳、自持、内敛,又不乏时代豪情!因此我非常看好泾渭茯茶的未来!”
看到泾渭茯茶公司展示厅悬挂的那段话:“仁,足以亲天下;德,足以信九州;勤,足以撼山岳;质,足以行千里;品,足以立万世。”这是纪晓明为泾渭茯茶定下的准则,更是陕西茶人的信念。纪晓明说:“我们的体系首先是健康的,像一颗大树,植根于森林,哪怕它成长得慢一点。让所有人获益,这就是我们的目标!”至此,读者或已经读懂,他的心里装着每个人……
陕西省政协《各界导报·文教周刊》主编张旭与泾渭茯茶董事长纪晓明
“陕西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茶叶又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我相信,陕茶必将迎来一个全新时代!”纪晓明如是说,并率先提出“让泾渭茯茶融入丝路新旅程!”眼下,泾渭茯茶又迈开了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片不能小觑的茶砖,凝陕商智勇艰程,如秦人墩外厚表、秀内惠中、厚重刚正、金花藏胸。隽酽甘醇,大气横秋。”有专家评论:“从一份工作、职业升华为事业追求,再凝聚为社会责任,茶渣不再是茶奉献毕生心血之后的遗物,而是茶灵魂的载体和浓缩!”我想,这是对纪晓明的褒奖,更是给陕西茶人的礼赞!(作者:陕西省政协《各界导报·文教周刊》主编 张旭)
原文刊载于陕西省政协《各界导报》2015.4.18
作者介绍 :
张旭(子璐),80年代生于英雄之师47军139师,高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法学、文学双学士,研究生学历。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绿色宣传大使、长安文化研究会副主席、丝绸之路东方舞文化艺术研究会秘书长,艺术节评委、东方舞教师资格证考官。
2005年获首届陕西小姐最佳健康小姐及精英奖,2007年就职于世界500强航空公司,历任海航乘务长、陕西电视台《商界·陕西》主持人,2015年任陕西省政协各界导报《文教周刊》主编、《长安文化》主编及文化艺术传媒网总编,2018年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海南人大》国家注册责编。
陕西省国学艺术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模特艺术协会传媒顾问、陕西省健康快乐促进会首席记者、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海南省青年文艺人才协会会员、海南省民进新闻出版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党校中青班初任班、三亚航空旅游学院、西安交大干部培训中心特邀讲师。
2009年起参加全国两会、省两会新闻工作,获文化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新闻奖、省新闻奖、人大新闻奖、政协两会报道先进、省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先进、省民进参政议政先进及宣传思想工作先进。撰写相关提案被省政协列为重点提案,获省民进参政议政成果一、二、三等奖。在省级时政刊物发表作品千余篇,累计百万字,多篇文章被中国知网收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题词:千秋文澜三杯雅,四海相知一碗茶;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题词:立德树人;央视《朝闻天下》主持人胡蝶题词:文以载道,营建精神家园;教重立德,抒写风采三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