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总编专栏

创新遗址保护利用 打造新杜陵模式——专访陕西雅森上林苑集团董事长王锦锋
来源: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4-12-23   |   所属分类:总编专栏   |   阅读次数:288

QQ图片20241223123027.png 

文物保护,特别是大遗址保护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而文物遗址又占用很大土地,严重制约着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因此,大遗址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为此,本刊主编专访了杜陵塬上的拓荒者--西安市人大代表、陕西雅森上林苑集团董事长王锦锋。


1871487967.jpg

陕西省政协《各界导报·文教周刊》主编张旭参加秦砖汉瓦文化论坛


张旭2005年,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视察杜陵,把雅森集团6年在杜陵植树造林实践总结为“杜陵模式”。能否向读者介绍一下什么是“杜陵模式”?

王锦锋:“杜陵模式”,即“民营企业植树保护大遗址,森林给遗址带来活力,遗址赋予森林文化。”2012年,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的专家们又把我们13年的艰苦探索,从单一的生态保护“杜陵模式”,创新完善为24个字的新“杜陵模式”,一致认同这是我国遗址保护利用和谐共赢的一个首创,新“杜陵模式”按照“向规划要财富、向创意要品牌、向结构要效益、向体制要活力”的指导思想,用24个字概括。创新做法12字:生态保护、以文养文、一陵数馆;创新体制12字: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社会支持。

“杜陵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创新内涵是将生态园林、素质拓展、都市休闲与杜陵遗址保护、秦砖汉瓦等汉文化挖掘传承有机结合,不仅为公众提供了千亩绿色休闲、文化体验空间,而且严格保护了杜陵本体及历史环境风貌,进而开展旅游、教育、文化关联产业经营,获得可持续发展。


QQ图片20241223123023.png


张旭:生态保护和以文养文具体有哪些做法?

王锦锋:生态保护是将整个杜陵遗址区建设为都市森林、城市绿肺,将园林绿地、都市森林与古文化遗址有机结合;用花草、灌木、乔木等植物及石刻、雕塑写意呈现杜陵遗址原貌;在原杜陵本体外建设由高新特林木、碑石雕塑打造的百家姓氏文化园林精品——“华夏百家苑生态碑林博物馆群”。

以文养文是以文化、教育、旅游产业反哺杜陵遗址保护,为杜陵保护及文化遗产传承提供资金保障。变文物保护劣势为文化生态优势,现已创新了国家AAA级大汉上林苑(杜陵)生态景区,都市森林、杜陵远眺、秦砖汉瓦,华夏百家苑等特色景点相互辉映,将“大汉上林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兴之帝杜陵”“秦砖汉瓦”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将万亩都市森林与中华姓氏文化有机结合,成为西安文化生态旅游又一崭新亮点。

创建运营西北最大的体验式“雅森青少年素质教育及社会实践示范基地”,以“阳光快乐我能行”为主题,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拓展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农林生物教育、应急保护训练等,创新出我国青少年社会实践新道路,获得“全国中小学环境保护社会实践基地”称号。创建了国内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雅森真人CS挑战者训练营”,成为市民拓展培训、时尚运动、激情挑战的快乐天地,“挑战者”已成为全国户外运动优秀品牌。


QQ图片20241223123031.png


张旭:已创建的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填补了我国秦砖汉瓦专题博物馆的空白,创新出了政府、民营企业、民间收藏家三方合作发展博物馆的新道路,可否请您展开谈一谈该模式?

王锦锋:陵园数馆,陵馆辉映。以改善民生为主题,为丰富杜陵遗址区文化内涵,建设了数个专题博物馆。已创建的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是目前中国唯一的藏瓦当数量和品类最多的“秦砖汉瓦”专题博物馆。“中华文字博物馆”“中华姓氏博物馆”“中华太极养生研修堂”等场馆正在筹备建设中。

大遗址保护利用必须由政府主导,统一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统筹建设遗址本体,完善相应配套政策及法规,为大遗址保护利用提供宏观支持及有效管理。

杜陵遗址景区应有国有控股企业实行企业化经营,建设完善“大汉上林苑(杜陵)生态景区”,在遗址核心区外适度开展素质拓展、时尚运动、文化创意、文化养生等项目经营,使遗址区实现自我造血、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

大遗址保护,必须动员全民力量,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十余年来,我们能创造出优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积极参与。近期,我们与西安历史文化名称研究会、陕西神州汉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共同策划,计划在杜陵万亩都市森林中,打造“华夏百家苑生态碑林博物馆群”,创建具有“中华中兴”寓意的“中国梦”宣传教育基地,打造全球华人共同保护中华大遗址之创新典范,打造西安宜居城市生态文化新亮点,为西安早日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添光加彩!(作者系陕西省政协《各界导报·文教周刊》主编)

原文刊载于陕西省政协《各界导报》2016.8.19

1665907452_副本.jpg

作者介绍 :     

张旭(子璐),80年代生于英雄之师47军139师,高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法学、文学双学士,研究生学历。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绿色宣传大使、长安文化研究会副主席、丝绸之路东方舞文化艺术研究会秘书长,艺术节评委、东方舞教师资格证考官。

2005年获首届陕西小姐最佳健康小姐及精英奖,2007年就职于世界500强航空公司,历任海航乘务长、陕西电视台《商界·陕西》主持人,2015年任陕西省政协各界导报《文教周刊》主编、《长安文化》主编及文化艺术传媒网总编,2018年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海南人大》国家注册责编。

陕西省国学艺术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模特艺术协会传媒顾问、陕西省健康快乐促进会首席记者、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海南省青年文艺人才协会会员、海南省民进新闻出版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党校中青班初任班、三亚航空旅游学院、西安交大干部培训中心特邀讲师。

2009年起参加全国两会、省两会新闻工作,获文化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新闻奖、省新闻奖、人大新闻奖、政协两会报道先进、省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先进、省民进参政议政先进及宣传思想工作先进。撰写相关提案被省政协列为重点提案,获省民进参政议政成果一、二、三等奖。在省级时政刊物发表作品千余篇,累计百万字,多篇文章被中国知网收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题词:千秋文澜三杯雅,四海相知一碗茶;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题词:立德树人;央视《朝闻天下》主持人胡蝶题词:文以载道,营建精神家园;教重立德,抒写风采三秦。


1795245497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