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商界

张旭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陕西荣民集团董事长史贵禄
来源: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2-02-28   |   所属分类:商界   |   阅读次数:1489

psc (15).jpeg

陕西电视台《商界·陕西》栏目主持人张旭采访史贵禄


 文化艺术传媒网子璐)2011年3月1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圆满闭幕,陕西电视台《商界·陕西》栏目专访了刚从北京开完全国两会的陕西荣民集团董事长史贵禄。史贵禄,现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陕西荣民集团董事长、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陕西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副会长。

2011年,全国两会上,陕西省代表团代表史贵禄带来了《关于加快推进陕北榆林引黄二期工程建设的建议案》:

榆林市地处陕西省最北部,土地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56万,年平均降雨400毫米。全市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46毫米,是降水量的3倍多。该市北部为风沙滩区,南部为黄土丘陵区,水系分外流河和内陆河两大类,全市有105条河流。外流河系全部注入黄河,较大的河流有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皇甫川、孤山川、清水川和石马川,号称“四河四川”。内陆河系主要分布在神木和定边,神木有一个最大的海子叫红碱淖,定边有个叫八里河。全市地表径流25.13亿立方米,地下水21.47亿立方米,过去重复计算了14.3亿立方米,实际水资源总量32.29亿立方米。2003年以前,全市总用水量大体稳定在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约占60%,地下水约占40%。整个榆林人均拥有水不足1000立方米左右,而全国的水平是2400方,占不到全国的1/2。 缺水除了自然因素外,主要原因:

一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造成了水资源的短缺。从2003年国家批准成立榆林煤化工基地作为首个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算起,目前该基地规划的煤化工、盐化工、氯碱化工以及煤电盐一体化项目已超过70个,其中已建成投产或即将建成投产的项目有16个。按照陕西省发改委的统计,“十一五”期间,累计将有3000亿元资金投向陕北煤化工和盐化工。2010年,需水量将达11.7亿立方米,2020年将达24亿立方米。也就是说,榆林市将面临“干渴”之困,到2020年缺水量将高达12.3亿立方米。届时,该地区将有一半以上的人无水可喝、半数以上的工厂无水可用。据榆林市当地领导介绍,近几年,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等境内的河流已基本干涸。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榆林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是农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这几年,榆林市经过固沙绿化后,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发展得非常快,全区农业和农田灌溉用水量,从10年前4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7亿多立方米,这些用水增加量大部分来自地下水开发。比如,我看到的定边县白泥井镇、海子梁村等地,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发展较快,开发地下水资源力度很大,当地的8000多人就打了6000眼抽水机井。据榆林市榆阳区了解,过去打井挖3-4米就可取水,现在深挖40米也不一定能取到水。当地水利部门的同志告诉我,由于地下水大规模开发,榆林境内的地下水每年以1-2米的速度在下降,北部风沙区原有200多个大小不等的“海子”,现在一个也看不见了。如果再无节制地开采地下水,要不了多久,大量的地面植被就会因缺水而枯死,几代人辛辛苦苦呵护的防护林带将就会毁于一旦。

三是城镇化加快了水资源的短缺。城市化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人均用水量。按照第四版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远期人口将达100万、城市规模120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底,榆林城区面积由2003年的36平方公里扩展到5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39.8万增加到50.3万,供水普及率达95%。随着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榆林的外来人员会明显增加,各县区城镇化步伐会显著加快,全区居民生活水平会大幅度改善,生活用水需求会进一步增加。

榆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富集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成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是陕西经济快速发展极为活跃的地区,解决好榆林的缺水问题有重要战略意义。为此,我建议:

一是国家要把能源开发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把“引黄入榆”与在陕北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一并考虑,把引黄入榆二期工程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今年国家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是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水资源瓶颈,改变农村面貌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要以此为契机,建议国家水利部门尽快把引黄入榆二期工程列入规划,进行前期综合评估和立项审批。陕西省把陕北榆林引黄二期工程作为本省“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抓紧做好有关政策争取和资金配套工作,从根本上解决陕北地区生产生活缺水的状况。

二是国家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充分考虑陕北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加强陕北水利设施建设,做好现有水库和渠首的维修管护,在当地大力推广旱作农业、节水灌溉等技术,保护和循环利用好水资源,国家和陕西省应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力度,做好统筹协调和各项服务工作。


1665907452_副本.jpg

作者介绍 :     

张旭(子璐),80年代生于英雄之师47军139师,高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法学、文学双学士,研究生学历。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绿色宣传大使、长安文化研究会副主席、丝绸之路东方舞文化艺术研究会秘书长,艺术节评委、东方舞教师资格证考官。

2005年获首届陕西小姐最佳健康小姐及精英奖,2007年就职于世界500强航空公司,历任海航乘务长、陕西电视台《商界·陕西》主持人,2015年任陕西省政协各界导报《文教周刊》主编、《长安文化》主编及文化艺术传媒网总编,2018年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海南人大》国家注册责编。

陕西省国学艺术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模特艺术协会传媒顾问、陕西省健康快乐促进会首席记者、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海南省青年文艺人才协会会员、海南省民进新闻出版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党校中青班初任班、三亚航空旅游学院、西安交大干部培训中心特邀讲师。

2009年起参加全国两会、省两会新闻工作,获文化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新闻奖、省新闻奖、人大新闻奖、政协两会报道先进、省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先进、省民进参政议政先进及宣传思想工作先进。撰写相关提案被省政协列为重点提案,获省民进参政议政成果一、二、三等奖。在省级时政刊物发表作品千余篇,累计百万字,多篇文章被中国知网收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题词:千秋文澜三杯雅,四海相知一碗茶;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题词:立德树人;央视《朝闻天下》主持人胡蝶题词:文以载道,营建精神家园;教重立德,抒写风采三秦。


179524549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