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是中央赋予各民主党派的新任务、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新领域、彰显多党合作制度优势的新实践,也是统战部门助力中心工作的新抓手。正如扶贫攻坚需要指标考核一样,民主党派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也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从事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的人员更是需要不断地“充电”以提高自己的监督能力。
日前,民进中央就举办了这样一场以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为主题的培训班。三天时间,五场专题讲座,对民进从事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具体工作的同志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业务培训。而除了集体学习,分组讨论和交流发言也是这次培训班的重头戏。站在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第一线的民进人把他们扑下身子进村驻户得来的“真问题”提出来,又共同探讨“真对策”。
“山下2元钱一斤,山上40斤5块。”
政策要落地权责要下放
今年暑假,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监督处副处长饶智宏回了趟云南老家,跟家人的一次走亲戚的经历,让他感触良多。“亲戚家离我们县有20多公里山路,是以前集资修的土路。旱季还好说,但到了雨季,基本上就没法走了,因为路太滑。”亲戚家有好几十亩的果子、木瓜、梅子地,按理说不可能贫困,但是,在坝子里能卖到两块钱一斤的这些东西,在山上却极度贬值———40斤一口袋,只能卖三五块钱。“因为你得让人背下去,都是没有路惹的祸。”
在农业部工作了34年、工作期间多次到农村调研的饶智宏对农业农村有很深的感情,他常常在思索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对脱贫攻坚最有效的助推。
在饶智宏看来,贫困地区贫困的本质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解决的根本是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全面发展。“脱贫攻坚不能只盯着农民,在解决区域内的贫困村贫困户时,要将脱贫攻坚工作放在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来,统一协调解决。以云南为例,制约山区经济发展因素就是路。因此我建议,把修路作为贫困山区脱贫攻坚的主要目标。”
以云南为例说明了地区存在差异性,如何识别这种差异?饶智宏认为,最了解当地情况的就是县乡两级政府,因此,应扩大县级政府扶贫项目实施资金使用自主权,赋予县级人民政府充分的与其责任和义务相适应的权利,同时严格目标任务。
饶智宏建议建立一种机制,明确对国家公共财政投入本区域的有关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等项目的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根本用途前提下允许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总的发展规划扶贫要求,结合解决贫困地区的道路交通、通讯、农田水利、产业发展、生活条件改善等捆绑使用,促进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
“在全国全省相对统一的标准下,应该赋予县级政府根据本地特点情况,做出最后决策的权力,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不应该过多干涉,哪种方式最适合当地,县乡两级最有发言权。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主要是统筹协调支持,要相信基层,要帮助解决问题。”饶智宏说。
“玉米呢?鸡吃了;鸡呢?人吃了。”
别让产业扶贫“走偏”
民进安徽省委会参政议政部主任科员陈宝松现正在安徽省某县扶贫办挂职副主任一职,在县里走访时,发现以畜禽养殖为主的特色种养产业,投入了大量扶贫资金,但是钱来了,不知道该怎么花,扶贫效果并没有达到,产业扶贫不精准。“入户调查时,我了解到当地对养鸡有补贴,而且已经到账了,就问贫困户:玉米呢?回答说:鸡吃了。我又问:那鸡呢?他说:人吃了呀!这种撒胡椒面式的产业补贴除了可以改善一下老乡的生活,起不到任何带动作用。”
陈宝松认为,目前的产业扶贫项目不具体,缺乏具备关联性抗风险性长效项目,缺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力度不足。此外,虽然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但少数地区并未及时督促项目实施,与贫困村、贫困户利益连接机制尚未建立。“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应该因地制宜,可以发展对贫困户增收作用明显的林草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我挂职的县就有一个很好的实践。”
关于产业扶贫,民进河北省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科员、省委统战部驻隆化县厂沟门村扶贫工作组队员申新鹏也有话要说:“产业扶贫现在过于依赖扩大各种收入,倾向于发展‘短平快’产业,这是不可持续的。脱贫只是扶贫工作暂时的工作节点,需要通盘考虑扶贫产业项目未来的用工和生产,使扶贫项目后植到企业和群众共同发展中去,为群众增收脱贫注入持久动力。”
“农业周期长,见效慢,因此产业扶贫项目选择和配套会比较难。当前,我国农村承担扶贫的企业很多都是以前的老企业,如果技术不更新,就难以连续发挥扶贫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也是扶贫的大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生物加工研究室主任彭源德如是说。
“城里有工作没有家,村里有家没工作”
主体参与脱贫才可持续
民进张家界市委会副主委、张家界市农科教办主任冯建华一直思考的是扶贫项目和农民的紧密结合问题。“现在鼓励农民回乡创业,大家说得最伤心的一句话就是:我在农村有家,但是没有工作机会;我在城里有工作,有赚钱有机会,但是我没有家。每次听到年轻人说这些话,我都觉得很辛酸。我们搞新农村项目,为什么不能让农民参与,把创业机会给他们呢?”
在冯建华看来,不管是搞新农村建设,还是搞脱贫攻坚,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老百姓组织起来。“老百姓自己不参与,就是政府在那里大包大揽,不光百姓失去了很多机会,同时,他们没有参与进来,没付出过汗水,不知道其中的艰辛,哪里会有幸福感、获得感呢?”
申新鹏在工作和调研中也发现,很多地区农村传统的农耕观念根深蒂固,等靠要思想相对比较严重,基本上都是等着政府去帮扶,没有多少的内生发展动力。“我的建议是继续完善扶贫同扶智结合起来激励政策,在教育脱贫的同时,对村内的贫困户劳动技能进行培训,提升贫困户的人力资本阻断贫困代际的传递。”
民进中央研究室联络处副处长吴晓知也十分关注脱贫攻坚工作的人才支撑问题。在贵州省安龙县挂职扶贫的经历让她感悟出,完成脱贫摘帽工作不难,难的是如何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要靠进一步的经济发展来支撑的,而经济发展就是体现在产业发展上,体现在企业发展上,这些都要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她提出了大教育的概念,认为教育帮扶必须从学校的教育拓展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教育的对象也应包括领导干部、普通百姓和在校学生。“教育脱贫作为独特的脱贫方式,解决的是人的能力,特别是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问题。只有人的能力增强了,才能够更具有生产力和适应力,从根本上来解决贫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