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庶太平中华郡,乐和天下群英会。”2025年6月18日至19日,第七届亚太社区音乐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陕西省富平县成功举办。这场低调举行的国际学术研讨活动,充满了几分神奇色彩,也蕴积着超乎想象的文化核聚裂变效应。
昔日黄帝铸鼎地,音乐寻根传圣火
6月18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福润垣艺术中心隆重举行。陕西省富平县文联主席樊宁代表68万富平人民,对远道而来的各国高校专家学者、国内各高校专家学者、三意社艺术家、全体演职人员表示热烈欢迎。
她首先介绍说,富平是座有着2300多年建县历史的古城,自古就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秦汉时期,这里是京畿重地,是盛唐年间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更是中华礼乐文明的传承重镇,孕育了“忠勇刚毅”的红色革命文化“仲勋精神”,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家乡。汉唐时期,音乐不仅是宫廷雅乐,更承载着“移风易俗、教化人心”的社会功能,成为凝聚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
樊宁告诉来宾,我们的先辈们曾见证过西域乐舞与中原雅乐的完美融合,胡琴与编钟的和谐共鸣。这里是唐代音乐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生长于此,他曾以诗歌记录民间音乐,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艺观。他的《琵琶行》不仅描绘了音乐的动人力量,更记录了当时多元音乐文化交融的盛况。
她说,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社区音乐发展,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在全球化时代,社区音乐正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纽带。音乐跨越国界与时代,用旋律传递情感,用节奏凝聚共识。社区音乐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促进邻里和谐、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音乐正在以最亲切的方式,消除隔阂,增进理解,培育共同体意识。本次研讨会选择在富平召开,恰是对这座古城开放包容精神的传承。以音乐为桥梁,汇聚亚太地区的智慧与经验,必将为社区音乐的创新实践和理论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樊宁的欢迎致辞,给来宾们打开了从富平县观察人类音乐文化史的新视野。
众所周知,中国文明是人类世界唯一连续传承的古老文明,中国音乐也是人类世界唯一连续传承的古老音乐。中国有百万年连续传承的人类史,有万年连续传承的音乐文化史,有五千年连续传承的社会文明史。“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轩辕黄帝始制衣冠、建舟车、定音律、创医学、筑官室、铸宝鼎,滋养着五干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黄帝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同祖同根的精神标识,也是凝聚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情感枢纽。
《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帝王世纪》云:“禹铸九鼎于荆山,在冯翊怀德也,今山下有荆渠”。唐代李泰《括地志》云:“雍州有荆山,即黄帝及禹铸鼎地也。”
先秦史籍《列子》一书中,记载有“黄帝梦游华胥国”的故事。华山脚下的关中东部一带,民间世代相传是“华胥之洲”中心地,故称“中华之州”,简称“华州”。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郡县制以来,富平县是历史上唯一设置过“中华郡”的地方。据《富平县志·大事记》记载:“北周孝闵帝二年(西历557年),在中华原(今城关镇石佛原一带)设置中华郡,辖富平。武帝建德四年(西历575年),裁中华郡,富平改属冯翊郡。隋文帝开皇三年(西历583年),富平改属京兆郡。”
中华郡所在的荆山为黄帝、夏禹铸鼎故地,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城南,因与乔山相接故称荆山,取乔高荆低、乔大荆小之意。荆山塬东西延绵30公里,南北曲折5公里,海拔375.5—595.5米,比山下阎良平原高出130多米,位处渭南市富平县、咸阳市三原县和西安市阎良区交界地带。荆山塬上古陵众多,故又称掘陵原或徐木原,东有汉太上皇万年陵,西有唐高祖献陵、敬宗庄陵、武宗端陵及王公、大臣(无名冢)陪葬墓达数百座。自古当地流传民谣:“荆山塬头四季青,松柏苍苍蔽太空。狐兔竞窜百鸟鸣,墓冢嵬嵬罕人踪。”
目前,富平县发挥“黄帝铸鼎故地”的历史文化底蕴,以荆山塬的自然原生态地形地貌为依托,开发建设集精品住宿、特色餐饮、主题文化展示和人文体验、中华文化研究、艺术家论道基地及景观农业于一体的中华郡文化旅游景区,中华美食街、人文初祖堂、中华郡大舞台、黄帝文化博物馆、颂祖祈福广场、中华郡音乐喷泉、富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中华郡是中华儿女共同景仰的民族圣地,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家园。从黄帝铸鼎协和天下定音律,直至中华郡的民俗文化世代传承,富平县正是中国和世界社区音乐发展演变的地理标本。当此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加速演进之际,第七届亚太社区音乐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富平县举办,就更具有构建人类音乐文化共鸣体的特殊意义。
社区音乐跨时空,思想文化交响曲
在富平县文联主席樊宁发表欢迎致辞后,第七届亚太社区音乐网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主席洪美枫博士宣布活动开幕。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音乐系主任洪美枫博士,二十年来知行合一融汇学术与社区的力量,积极倡导跨文明对话,持续推动亚太音乐生态共荣。她在活动开幕致辞时表示,今天,我们不仅是为了一场会议,更是为加入一场亚太社区音乐的多元对话。我们来自不同国度、不同领域,却因同一个信念汇聚——音乐是跨越藩篱的桥梁,是治愈心灵的良药,是激发社区生命力的源泉。让我们敞开胸怀,分享实践中的光芒与思考,将今日的研讨化为智慧、动能与创造力的交响,让亚洲的季风,将万千社区的故事谱成同频的和声!
接下来的学术研讨环节,一系列主题对话,激荡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社区音乐思想交响曲。
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Te Oti Rakena 副教授、博士主持下,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Brydie-Leigh Bartleet教授、博士, 中国肇庆学院的Huib Schippers 教授、长江学者、博士,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的Tan Sooi Beng 教授、博士,中国南京师范大学的喻辉教授、长江学者、博士等人,以《社区音乐实践——它的有机增长和协同作用》为主题发表演讲,共同探讨社区音乐实践的有机演变,重点讲述基层倡议如何通过共同的热情和集体参与自然发展并获得动力。讨论强调社区音乐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促进协同效应,并推动音乐家、教育者与社区之间的有意义合作。
在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的洪美枫博士主持下,中国肇庆学院国际文化可持续发展中心的Huib Schippers 教授、博士,马来西亚世纪大学教育、语言、心理学与音乐学院的Kannamah Mottan 博士、Edna Wellington 博士和 Shi Ke 博士,中国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耿慧博士等人,分别以《社区音乐超越砖瓦的重建》、《将打击乐音乐转化为交流英语》、《过去十年歌曲(歌词和旋律)对 ESL / EFL 学生英语词汇习得效果的文献综述》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在中国重庆大学的黄雪洁博士后研究员主持下,新西兰基督城交响乐团首席执行官、奥特亚罗瓦坎特伯雷大学高级研究员Graham Sattler 博士, 英国自由学者Phil Mullen 博士,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中国南昌航空大学的林竹青等人,分别以《社区音乐活动作为专业表演组织的推动力》、《音乐为所有英国人的第二个国家计划和“繁荣”方案》、《从差异到共识不同音乐背景的大学生合唱团的合唱动机策略研究》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在新西兰基督城交响乐团首席执行官、奥特亚罗瓦坎特伯雷大学高级研究员Graham Sattler 博士主持下,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的洪美枫博士、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的关颖、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Gigi Lam等人,分别以《音乐、记忆和意义——马来西亚老年人福祉的多模式社区方法》、《采用社区音乐方法对中国老年人进行音乐教育一篇视角文章》、《音乐教育中的性别包容性实践——探索歌曲创作作为社会叙事的工具》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秦腔传播秦风韵,《锦绣梨园》颂中华
6月18日晚上,活动组委会举办文艺汇演,西安三意社有限公司以《锦绣梨园》中华文明五千年为主题奉献了一台戏曲综艺晚会。晚会主持人为薛广民、宫廷豪、齐家乐,戏曲导演为刘伟和李晓娟,开幕曲为米春胜、张峰、刘杰、安磊演奏的《秦腔曲牌》。
其中,《天女散花》由白慧表演,《三滴血路遇》由王战毅、屈苏红表演,《戏曲绝技》由郭斌、李通表演。《挂画》由杜玲敏、胡令瑗表演,《丑角串唱》由刘武利、贾小红、宋超峰、韩建辉、张永镇、李少锋表演,秦腔《打金砖》由党亚锋表演,秦腔《红灯记》由周蓓、李星表演,眉户《十二把镰刀》由张朋、巩浇娇、杜石磊、罗梅表演,秦腔《智取威虎山》由杨敏丽表演。
二胡独奏《赛马》由严苗表演,秦腔《血泪仇》由马永亮 表演,碗碗腔《三月桃花》由马路路、罗芳华、杜玲敏、吕紫荷、胡令瑗表演,歌曲《父亲》由宫廷豪表演,戏歌《柿子红了》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杨升娟表演。
歌曲《苗歌请来幸福水》由谢硕、张梦颖、贺萌、田麒、曾凡女、张耀引、林婕娴表演,演出单位为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系。歌曲《新的天地》作词为文益,作曲为舒楠,演唱者为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金奖获得者、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鲜于越歌,演出单位为西安音乐学院。
秦腔《飘彩》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侯红琴、马路路、罗芳华、杜玲敏、吕紫荷、胡令瑗、白慧表演。尾声秦腔荟萃《中华文明五千年》,四男靠由李康定、马永亮、杜普兵、王战毅表演,四女靠由任美娟、刘维莎、屈苏红、王瑛表演,六个青衣由党亚锋、贾周峰、曹小勇、杜石磊、刘卓琳、李少锋表演,四花脸由李宁、强枭、李小卫、王建力表演,四彩女由巩娇浇、罗梅、李星、杨敏丽表演,变脸由郭斌、李通表演,吹火由靳黎明、党亚锋表演,手帕由杜玲敏、胡令瑗表演,把子对打由肖文敏、王静渝表演,帽翅由张朋表演,甩发由周智鹏、王庆表演,柴郡主由周蓓表演。
主题对话连八方,音乐展示通四海
6月19日,继续举行学术研讨主题对话。波兰华沙经济与人文科学大学的Vahid Nimehchisalem Hossein 教授、博士,发表演讲介绍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Literacy Studies》。
在日本鸟取大学的陈重仁教授、博士主持下,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Gillian Howell 博士,新加坡艺术大学的Indra Selvarajah 博士,英国自由学术家Phil Mullen 博士等人,以《社区音乐与社区福祉——建设和平之路》为主题发表演讲,共同聚焦社区音乐在促进社区福祉方面的作用,以及它作为治愈与和平建设工具的力量。讨论涵盖历史背景下的见解,例如战后社区音乐项目,以及旨在通过共享音乐体验重建和加强社会联系的当代项目。
在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中国南昌航空大学的林竹青主持下,日本鸟取大学的陈重仁教授、博士,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中国河北师范大学的程飞,尼日利亚巴布科克大学的Adeyinka Oluwafemi等人,分别以《小百合、我和其他人——通过分析爵士乐即兴演奏中同伴影响的时刻以人为本的方法理解音乐才能》、《流行音乐非正式学习实践对中学生创造力的影响》、《伊塞——尼日利亚流行音乐表演中音响强化应用的社会与技术视角》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在英国自由学者Phil Mullen 博士主持下,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的胡吉阳,马来西亚东姑阿都拉曼理工大学的林永佳,马来西亚汤申医院的叶家辉博士,马来西亚莫纳什大学的唐建爱博士,马来西亚北方大学的黄如杰等人,分别以《音调与非音调歌曲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通过现场室内乐表演融入回忆疗法元素》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到了音乐展示与汇报环节,在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的洪美枫博士主持下,以中国西京学院博物馆馆长马国良为领队,以中国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铠博士为传习指导,由西京学院与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联袂组成长安古乐团举行汇报演出。
非遗乐师郭曼、张新民、雷中选、夏砚明、许凯局、段宏瑞、杨忠启、刘长安、赵克明、王率和非遗传习师生贺彪、韩晓婷、刘佳霓、魏艺凌、王靖雯、张东升、全麒臻、韦晔华、李俊嶔、师晨曦、卜以达、纪开元、黄明慧 、吴心灵、李姝墨、冯一潼、徐艺熔、李奕可、吴馨月、孙银莲、王凝之、杨蕊嫣、李苑央等人,集体表演了汉唐丝路非遗·唐宫廷名曲《郁金香》、《满园春》、唐诗吟唱《渭城曲》、汉唐宫廷大乐(中国古代交响乐)《四朝元》精华版片段。
随后,中国西京学院西京博物馆长安古乐团长陈佳怡博士,以《长安古乐在高校博物馆的活态传承与社区赋能——西京学院长安古乐研究中心实践报告》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中国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铠博士,以《中华汉唐遗存至今的社区音乐文化典范——长安古乐》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李铠博士在主题演讲中特别指出,中国文明是人类世界唯一连续传承的古老文明,也包涵着唯一连续传承的社区音乐文化史。中国音乐的乐曲、乐调和乐律,源自四时八节五运六气十二月令十二律吕天籁妙音,发挥着协调天地阴阳与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精气运行的养护作用,并且与农事农时和人们日常生活饮食起居作息节律保持一致。这种调节自然与社会和谐安全的音乐文化传统,在乡村邻里间就形成了社区社火自乐班子,在城镇都市街坊就形成了社区民间乐社。
他说,从周朝镐京到秦都咸阳直到汉唐长安,西安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都城。盛唐长安有一百零八个街坊,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数量超过百万的大都市。每个街坊社区皆有民间乐社,长安古乐就是唐长安城千年传承的社区音乐典范。
接下来,以中国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责任教授、谢硕博士、许潇尹教授为领队,田麒、贺萌、张梦颖、曾凡女、张耀引、林婕娴等人,集体表演了《苗歌请来幸福水》、《苗村黎寨绘新声》。
随后,许潇尹教授以海南苗族民歌《召龙请水》的音乐风格和演唱分析为主题发表了演讲,谢硕博士以人工智能视域下海南高校音乐美育的本土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研究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中国香港社区文化发展中心有限公司总干事苏丽明、笙乐队创办人陈子丰、秘书杨小媚,率领笙乐团成员罗玉娟、张梓洛闪亮登场。陈子丰、罗玉娟、张梓洛表演了《欢乐颂》、《沧海一声笑》、《笙雅诗曲(第一级) 歌唱版》。苏丽明、陈子丰以《共融的樂章:通過社區音樂連結世代》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共同观赏影片《感·动》后,第七届亚太社区音乐网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台前幕后添花絮,余波荡漾有回声
在长安古乐团汇报演出时,演员阵容里有一位弹奏阮琴的小女孩特别引人关注。演出结束后,李铠博士告诉来宾观众,这位小女孩名叫李苑央,今年只有5岁,是年龄最小的长安古乐传承人。她学习弹阮技艺仅有三个月,现在就能登台表演了。
李铠博士对小弟子的这番介绍,赢得了满场热烈掌声。
长安古乐团演奏展示的乐器,也引起了国外音乐家的浓厚兴趣。
应来宾要求,李铠博士分别介绍了各类管弦打击乐器。几位来宾还余兴未尽,李铠博士又请段宏瑞现示范演奏了埙乐,再请王率现场示范演奏了匏乐。
第七届亚太社区音乐网国际学术研讨会结束两天后,日本鸟取大学的陈重仁教授还给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原著李铠博士发来信息。
他对李铠博士说,在这次学术研讨会上,有机会见识您传承普及长安古乐的成果。您发表了当地社区音乐的主题演讲,从家族和街巷生活谈起,内容非常丰富。西京学院学生参与长安古乐传承,令人感到欣慰。您发挥音乐疗愈作用帮教改造服刑人员使其获特赦的故事,也让我很感动。希望在下届亚太社区音乐网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再增加一些长安古乐的展演和介绍。
他告诉李铠博士,我原来对西安不太了解,听了您的演讲,看了长安古乐世代相袭的传承人和学生表演。第二天,我在机场买了一本贾平凸的作品《老西安》,一口气就读完了。再想起大会结束后,夜晚睡觉时隔窗传来的秦腔,对西安就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陈佳怡老师年轻有为,挺身而出把这场国际大会组织事务承担起来,我对她的能力感到非常惊奇。托她和您的福,让我获益良多。不知能否有机会重访西安,但觉得西安的钟鼓楼可能是Soundscape研究的神往之地。
陈重仁教授还介绍说,我以前留日学习民族音乐学,先师山口修的著作和弟子一个时期在中国也很有影响。我后来回马来西亚之执教25年,又回来日本鸟取大学工作。陈佳怡是我和洪美枫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她是我在马来西亚最后一年执教时进来的国际学生。感谢洪美枫教授牵线搭桥,期待我们有缘再相逢。
“五音疗疾”治未病,社区音乐归大道
无独有偶,第七届亚太社区音乐网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不仅是李铠博士和陈重仁教授特别提到了音乐疗愈作用。在英国自由学者Phil Mullen 博士主持下,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的胡吉阳,马来西亚东姑阿都拉曼理工大学的林永佳,马来西亚汤申医院的叶家辉博士等人,也分别以《音调与非音调歌曲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通过现场室内乐表演融入回忆疗法元素》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大道至同,万法归一。音乐是人类情感表达和精神沟通的艺术形式,客观存在着音乐情绪抒发和心理共鸣的普遍共性。世界各地各民族音乐各具特色,但人们对音乐调养身体健康和疗愈心理疾病的作用也都有感性认知。机缘巧合,第七届亚太社区音乐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陕西省富平县举办。相聚“黄帝铸鼎故地”,追溯黄帝定音律的中国音乐文化古远历史,探讨亚太和世界社区音乐发展的未来方向,冥冥之中就回到了音乐疗愈身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返璞归真,五谷为养,五味调和,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药食同源,药乐同根,百业同宗,万法同道。民以食为天,在上古时代大同社会,中华民族在发展农耕生产的过程中,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取象比类形声会意,结绳记事口传心授世代相承,天人相应神形相合全科治学治五气,最早参悟了春夏秋冬四季气候节律与人体五官七窍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精气运行的关系,并且给后世炎黄子孙留下了大道养生健康护身宝典《黄帝内经》。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望闻问切,参合分析,系统诊治。“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万年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十二月令十二律吕的音乐养生文化世代传承实践史。《黄帝内经》记载的“五音疗疾”原理,就是古圣先贤对音乐疗愈作用的理论总结。第七届亚太社区音乐网国际学术研讨在富平县成功举办,从“黄帝铸鼎故地”再出发,必能走出一条引领社区音乐健康新潮流的光明大道!(本文撰稿: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