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艺术大家

寻回失落的中华传统武学文明 ——五常拳法创拳人曹和标概论传统武学精义与现代竞技运动基本规律
来源: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3-05-30   |   所属分类:艺术大家   |   阅读次数:1133

作者:曹和标

 

人类自诞生之后,身处自然世界暨由本能的感知,开始了解自然事物、学习自然常识、体悟自然精神、认知自然规律、改造自然世界的文化文明的自觉行动,对于在文化之先的格斗克敌的武技亦不例外。

 

中国传统武学体系与民族文化文明同于一脉,承嗣远古延裔至今,集武学、哲学、美学、医学、科学之精要,以其卓越的人文成果佑护族群、有国有家、抑暴扬善造福人类,煌煌璀璨备受讴颂。

 

历史伴随着人类的自觉与奋进刻录了文化文明自我升华衍进的过程,所谓前者之事后世之师,就是人类对影响自身进步的人、事、物由衷认同与借鉴的佐证,也是推动人类文化文明走向辉煌的基石,文学、美学、哲学、科学莫不如此,而博厚宏沉的中国传统武学亦是如此。

 

中国传统文化纪于宇宙洪荒之始,绎于三皇五帝之期,泱泱烈烈入于经典竹青,武道兵伦悠悠卓然,远古质朴,中近精妙,口传身授谱诀密幽,间于俗尘佚于江湖,今为方便学术解惑于来者,故以中国传统武学精义比德古今中外武学之成,籍得他山之石为后学进步之启,诚如是者暨为文化消息进步。

 

1107149848.jpg

五常拳法创拳人《道德经正义》《论语正义》作者 曹和标

 

中国传统武学修持于自强本根体用之间,主以凝神静气运调呼吸为本,顺通经络坚固筋骨为根,活跃肌肉,张弛肢体为体,拳劲惊透,身力正沉为用,以桩法培元养劲,以拳式敏捷健力,浩然刚柔浑然一体,暨应用于兵器弓箭乃能随势如意,其中奥妙蕴于时日,或月或年勤笃缀行,如是乃成就有拳劲功力间于举手投足之际,暨有武学体系知识,勤于经典,《礼经》有云:“拳拳服膺。”于武学体用而言,是为贴切之喻。

 

所谓天人合一,是寓人伦文理通达于自然之德,世人言之通于道境之状,暨中国传统武学究研之得合和道境,故拳式谱诀幽微精妙,后广而传世生衍门派如群山林木,名目纷繁如群星影耀,拳法兵械操习之要义,健身养性修武之精神,古今中外及之者莫不被之,暨以《黄帝内经》之道论,《人体力学》之逻辑,均不相违。今人参习应于竞技不得要领而弱己,辄以近代中西学论非古妄今,可以为茶余饭后之娱乐,不可正为学论。

 

近代人体竞技运动科类,有赖生理科普医学进步,于人体经络神经、骨骼筋肉、五官肺腑的认知精细缜密,人体43对神经、206块骨骼、639条肌肉均能详备教案用于课堂。然依其体察于中国传统武学体系知识,虽有精彩却仍不能高明于古人之得,故而在《人体力学》科类解析中,于人体运动腿部省力杠杆原理逻辑阐述层面,因存在认知盲区,至有学术缺陷(本论将另行专文阐明),究其源流乃不辨人体呼吸、神经肌肉骨骼互为影响之关键所致,究其原因乃失于对中华武道逻辑体系研究之故。

 1697083240.jpg

 五常拳法丁八步浑元桩式同于古法(见兵马俑拳操兵俑),和于现代运动原理

 

吾自幼习武凡四十余年,期间传统武学、竞赛拳类、长兵刀剑、古典式摔跤,均有淬炼,又兼勤修经典文理,故能以文武相融暨创五常拳法并谱拳论学理,合经典相佐悟武道九和之境,曰为:“神与气和、正与奇和、内与外和、刚与柔和、骨与肉和、阳与阴和、静与动和、紧与松和、劲与力和。”张弛纵横由心而出。本余力之外,时常究研竞技运动原理比较中西学问见识,深知中国传统武学涵广深邃捭阖古今,其义理高尚技法精绝,于体用质朴易行,原理学论通达常识不能更移否定,是为运动定理。

 

比较于模型理论,五常拳法之应用以传统武学规范丁八步为基础之用,以无极锤式运直臂崩拳以出寸劲,莫不克用。然此非源出五常拳法,盖拳法丁八步之中正规范,于上古春秋之时,暨已为军旅拳操定式(可取证于兵马俑。比之今用,如西洋击剑、羽毛球、拉丁舞等运动之常规基础步法,皆不能偏离丁八步中正要领。而近代海军陆地训练有“浪木”摇板进退步军事项目考核,其重心稳定平衡移动要领亦不能背离拳法丁八步要诀,审其因由,乃人体运动舒张伸展正和美善之共性所以,此可为一例。由此反观,言有岳武穆、张三丰、王征南创拳之说,究其源本,皆有师法春秋军旅武技之承传,由是有以,未可非议。

 

复比较于模型理论,单足独立拳出寸劲,乃中华传统武学之正。比之今用,于现代竞技运动之中,凡欲于动态中求得最大动能的优秀技术动作,基本均为单足发力:铅球、链球、标枪、跳高、跳远(尤其三级跳)、花样滑冰起跳、游泳入池起跳、百米冲刺起跑、举重挺举前后步单足承重,更何况于竞技搏击格斗。如是,若不具单足独立寸劲释放之功,则可曰为尚未见武道门径,故而五常拳法修习应用,重点突出以单足独立直臂拳掌能寸劲瞬出为功,此亦武道入门之尺规。综论取式辨析应对,所凸者皆人体运动本能方向。此可为二例。

 385728095.jpg

凡欲于动态中求得最大动能的优秀技术动作,基本均为单足发力

 

再比较于模型理论,无极锤、柳叶掌、乾坤锥、十字脚,均为五常拳法修持拳劲之式,源出上古理循经典。举无极锤拳型而论,以手拇指端,曲于食指根节之中间,中指、无名指、小指顺握成拳,此拳型最善之式,如是则能护拇指之周全,能聚五指之齐力,能和全臂之骨劲,能通躯干之经络,能出筋肉之全功,握驰紧松之际寸劲瞬出,虽电光石火亦不能寓比,若依法训练得体,拳式寸劲瞬出之疾,可以优秀于十三分之一秒,强劲奥妙不可言喻。比之今用,类以手布缠裹腕掌再加皮具套拳之法何能竞达,即便苦训经年,奈何经络神经天性已然滞钝,肌肉梢节失于和调响应,拳劲功力不能体行流顺,难得瞬出寸劲,已远武道之本,东问西答,当不可同一而论。此可为三例。

 

复观所以,于武学功技体用,杂论徒手临阵应敌,倘遇有铠甲重胄者不可以拳指克胜,即运柳叶掌法出寸劲尽可破残对手。今世人凡事均以科学论调定义所见,今推论证之,踪迹可见于《流体力学》之卡门螺旋效应,暨身体骨骼若为坚柱,则肌肉气息、五脏六腑、肠脂血液均为流体,遇有量级劲力猝然冲压临身,至躯体内产生强劲震荡,鲜有自全而不败者。期间并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逻辑,此论若非兼通中西武学者不可尽此中科学要义,亦传统武道精神所在。又论有跤手柔术来敌,遇有潜身突进者,则以乾坤锥手法锥击来犯者胸侧、腋下、幽门、颈脖、耳侧、脑枕、肩颈、脊柱、脊肌、背阔、腰肌、中枢,所述任何部位于身体动态中最为薄弱,一经外力锥击即刻行为失控,若经猛力连续锥击,将即时瘫痪于地面,即便有天神之资亦不能免,阅读本文若有疑问,可自测自试即明真实原理。所谓乾坤锥拳式,以食指尽力回扣,食指根节竖立挺直,食指手指背面水平于手掌背面崩直,不可向掌心弯曲,大拇指微曲紧压食指回扣指尖指甲上侧,中指、无名指、小指顺握成拳,日常保持稍加力量适应,用时则可自如克敌,暨能制暴力于一臂之间,修持者若依要领行动,未有不能克敌之说。再论脚法日常应敌,来犯者无论开胯横扫,还是下劈侧踹,应者只需微侧身步,以十字脚腿法运足掌外侧劲力踩胯迎击腹股、胯裆、臀椎,即可轻快破敌。以上所论皆传统武学精要,惟华夏武道裔脉方所能具有,有心者尊之。

 

1236687060.jpg

无极锤、柳叶掌、乾坤锥、十字脚均为五常拳法修持拳劲之式源出上古理循经典

 

近代竞技运动体系,多起于境外欧美学术体系,依托科技绎于规则,于文化文明多有贡献,其以剖解生理营养体能、针对训练优化器材、解析技能规则竞赛、药物理疗系统康复、坚强意志娱乐心情,可圈可点。而于竞技格斗武学一系而言,尚未能就体认应用突破认知,均为表象横强,多见以技巧现世,比于中国武道3000年前之武学体系知识奥义,尚未见有及踵之作为,乃证于综上之论绝非虚言。盖武道修养见于武学体系,武学体系成于武功常识,武功常识间于武术体用,武术体用筑于武技修持,武技修持基于劲力培养。所谓劲力,乃劲与力之和,暨骨与筋合乃得劲之所起,骨与肌和乃有力之所奋,意与劲和乃有功劲之疾,气与力合乃有功力之行。如此劲力培筑,非遵循我中华传统武学之精义,凝神静气运转呼吸勤于浑元桩法体系而不可得。与暴力于肌肉、膨胀于情绪之张耀蛮动有别于天壤。

 

《黄帝内经》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武于文之先,文纪武以正,皆华夏精神仁义力行勤正之尚,是为文化文明之宗,乃有延绵。今洋洋洒洒于传统武学与现代竞技,概论一二以为章义文化文明之想见,亦寄为有识者之和而致中华传统武学光耀于武道之正,亦为行文之初衷,暨以自作词作为本文之全并为志记。

 

《永遇乐·创五常拳记》

盘古开天,浑元靖世,春秋寒暑。望月弯弓,天狼惊走,恒日后羿出。伊尹姜尚,吐哺周公,武德礼乐文铸。鹏举豪,稼轩挑灯,两宋一词压住。

 

秋风沙场,大刀铁血,斩碎倭酋贼虏。百战余烈,鸭绿江上,雄魂浩气足。华夏不老,科学有凸,绎金木水火土。曾记否,家国通途,和谐文武。

 

广西桂林曹和标癸卯年孟夏作于海南文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