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杰祥
和布克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承载着民族的追求与牧人的希望。那流过的是暖暖的记忆,是深深的感触。
读于聚义《和布克河》,联想到萧红《呼兰河传》与李娟《我的阿勒泰》,比较之后有了不同的感受。
先说说阅读的印象。
(一) 意气风发,积极进取,是一段激昂的热血少年成长史。
主人公唐文,汉族少年,从捡拾牛粪饼开场,到响应时代召唤,14岁就主动下乡到边境牧场,经风雨,见世面,勤于学习,勇于探索,成为草原的行家里手,不断改变生产与生活方式,带领牧场与牧民们拼博进取,共同富裕,并逐渐成长为一名意志坚定、目标明确的“领头羊”。他富于激情,打架,冒险,敢闹敢试,敢作敢为。他正直无私,为他人着想,为大家谋利。他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是一位堂堂正正的草原汉子。
(二)水乳交融,荡气回肠,是一首雄浑的民族团结交响曲。
唐文的成长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哺育与培养,孟克、再努拉、巴特那生、查干·道尔吉,尤其是再努拉老阿爸言传身教,关爱备至。蒙古族、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等草原多民族大家庭,齐心协力,共谋发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修建团结大渠,开发石油天然气,建立工业园等等,正是湍流不息的和布克河哺育并见证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建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
(三)亲切自然,淳厚质朴,是一卷壮丽的边域民情风俗画。
和布克河,一条真实的河流,一条富有诗意的河流,既是自然环境,又是时空背景,而且还是描述主体。和布克河是一条生命之河,热情之河,本身就是一卷壮丽的民族风情画。
捡牛粪饼,打髀式游戏,成人礼……生活化地讲述亲切自然;芨芨草,胡杨树,大草原,特有的草原风物,描绘得郁郁葱葱,生气勃勃;训生,熟羊皮,捕黄羊,干打垒,牛粪漫地,姑娘追,手抓饭,那仁面食,典型的民族生产生活,笔端含情,细腻真切,栩栩如生地再现原生态。这一切,呈现的是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
再谈谈比较后的感受。
萧红《呼兰河传》,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生动地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社会风貌和人情百态。李娟《我的阿勒泰》,描写北疆阿勒泰的一些生活中的普通小事,展现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两部作品都是传世之作,各具神彩。
《呼兰河传》写小城,体会生命的意义。《我的阿勒泰》,写草原,天高云淡现性情。《和布克河》写河流,讴歌时代变迁。三部小说,各有各的侧重点,各有各的特色。
第一,视角不一样。《和布克河》积极融入,体现的是介入性,替代式。
作为朋友兄弟,高建群的点评意味深长:“他写了一本书,把他的新疆经历拉成一部长篇小说,用小说致敬生养他的和布克河,致敬草原各民族兄弟姐妹。"
于聚义七八岁去新疆,在新疆上学,然后下乡。那时候他才十四五岁。放羊,放牛,放马,训驼,垦荒种麦,改良牧草,改良羊的品种等,一个个故事情节曲折复杂,且又生动感人。唐文就有自己的经历,有作者的影子。
然而,不像萧红是本地人,是标准的“土著”,可以沉浸式描写。也不像李娟,是还乡者,是温情的寻梦人,能够从容不迫抒发。作者毕竟是外乡人,进入者,她满怀激情,充满好奇,于是满眼新奇,迫不及待,先入为主,反客为主,处处介绍,时时赞美。
第二,表现方式不同。《和布克河》浓墨重彩,运用的是情绪化,宣讲式。
《呼兰河传》是故乡往事追忆,以浓烈的情感冲淡曲折的故事情节,以群像展览式的人物描写代替性格鲜明的主人公刻画,以自由化的诗歌语言吟唱作者内心的悲凉寂寞。《我的阿勒泰》是返乡剧,弱情节,展现了阿勒泰的绝美风光和原生态生活。两部小说都带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
《和布克河》作者则有着40年的电视记者生涯,是广播电视台正教授高级记者,是电视艺术家,采用的是浓墨重彩报道式的手法,以一串串小故事,步步展开,层层推进,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长篇报告文学。
你看,一幅幅风景构图,近推远拉,生动传神。一篇篇事物介绍,数据详实,具体准确。一件件曲折的故事描述,起承转合,要素齐备。似报告的文学,更是现实的小说。
第三,感染效果各异。《和布克传》激昂直感,体现的是宏大化,鼓动性。
《呼兰河传》苦涩,阴晦,深刻。《我的阿勒泰》舒缓,清澈,明快。
《和布克河》充满激情,鼓动性强,给人激励,给人希望,激昂,直观,准确,明亮,质实。
总之,《和布克河》欢快,爽朗,独树一帜,值得一读。
2024年7月17日
作者周杰祥:作家、新西兰华侨。许多作品获全国及国际大奖。
↓下一篇: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