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总编专栏

“穿着汉服去上班!”——陕西省国学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孙见喜访谈录
来源: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4-12-25   |   所属分类:总编专栏   |   阅读次数:297

孙见喜,原太白文艺出版社编审、陕西国学艺术研究会副会长、陕西金石书画院副院长、太白书苑副院长、陕西省文化厅专家组成员、西安工业大学及咸阳师范学院特聘教授、陕西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曽获省市及报刊文学奖30余次。

作为作家、评论家、书法家,出版有各类文学著作十多部,主要有《贾平凹之谜》《望月婆罗门》《小河涨水》《鬼才贾平凹》《孙见喜散文精选》《亵渎偶像》《浔阳夜月》《跪拜胡杨》《山匪》《浮躁》评点本等,同时还应邀到数十所院校和单位作《读书与人生》《五四以来的中西文化对撞》等主题演讲,在西安文化艺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1570545749.jpg


张旭:请您谈谈文化传播与传承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孙见喜:一个民族在解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精神生活的问题就必然地提上议事日程。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生活质量,重要的一点是看其精神质量如何,而精神生活直接关联着文化的品味与传承。所以,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最终目的是着眼于精神的建设与健康。

文化之所以形成市场是因为人民有精神需求。用文化家培育市场,用市场传播人文精神,这是所有文化工作者必须要弄明白的。中国传统上把舞台戏剧称作“高台教化”,而“教化”正是作用于人的精神建设的。娱乐是形势,教化是目的,寓教于乐,潜移默化,说的是文化的娱乐性和“教化”的关系。现在,重新确认中华文化在中国人精神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到了急为迫切的时候了。


张旭:在人类的文明史中,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上起了哪些作用?其地位如何?

孙见喜: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们要有民族自豪感,不能妄自菲薄。

1988年在巴黎,由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参与的《面向21世纪》研讨会的新闻发布会上,瑞典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主汉内司·阿尔文宣布了他在物理人文方面最新的研究结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世纪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1988.1.24《堪培拉时报》)用孔子的智慧解决当今时代人类精神危机,这是西方大科学家的结论。现在,我们不少人喜欢崇尚西方,那么西方精英的这个观点很应该值得我们深思。

美国汉学家顾立雅说:“哲学的启蒙运动开始时,孔子已经成为欧洲的名人。一大批哲学家包括莱布尼茨、沃尔夫、伏尔泰,以及一些政治家和文人,都用孔子的名字和思想来推动他们的主张,而在此进程中他们本人亦受到了教育和影响”。欧洲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民主理想的发展中,孔子哲学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法国思想,它由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民主的发展。(《孔子与中国之道》1945年版)

可以说,在人类的文明史中,中华文化一直起着推动和骨杆的作用,这不仅说明中华文化的世界性意义,更说明她对于中国发展的脊柱性价值。


1209788615.jpg


张旭: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推动陕西的文化发展?

孙见喜:无论是从事经济建设还是文化建设的领导者,亟需确立的是坚定的站稳自己的文化立场,神圣的履行作为炎黄子孙的文化职责。同时,努力把我们的文化传扬出去。一个没有文化输出的民族是没有力量的民族。比如我们陕西的文化产品,不管是皮影老腔还是年画泥塑,要主动往外走,输出一种精神,实现它世界性的社会价值。

西安的城市建设,在发扬历史文化方面已经开了很好的头。现在,我们应该在建设中更加强化文化元素的展示,更大胆的展示中华上游文化,如周秦汉唐那些文化源头的团块性成果。喜安就是周代的丰镐、就是汉朝的长安、唐朝的长安,我们不能把西安城建设成现在的深圳或香港那个式样,不能让旅行者产生文化失望。

建议政府加大加快唐皇城复兴计划,同时,要充分而缜密地注入唐文化元素,这是西安文化上台阶的大事,对民族文化复兴有示范意义。有学着建议在西安市民中推广“汉服”,我赞成这个意见。如果有权威部门制出了标准汉服,我愿意穿着汉服去上班,去参加文化活动。我觉得在西安身穿汉服是很自豪的。这不是个穿衣打扮的问题,这是畅扬我们的文化,展示的是一种立场。(作者:陕西省政协《各界导报·文教周刊》主编 张旭)

原文刊载于陕西省政协《各界导报》2015.6.1


1665907452_副本.jpg

作者介绍 :     

张旭(子璐),80年代生于英雄之师47军139师,高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法学、文学双学士,研究生学历。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绿色宣传大使、长安文化研究会副主席、丝绸之路东方舞文化艺术研究会秘书长,艺术节评委、东方舞教师资格证考官。

2005年获首届陕西小姐最佳健康小姐及精英奖,2007年就职于世界500强航空公司,历任海航乘务长、陕西电视台《商界·陕西》主持人,2015年任陕西省政协各界导报《文教周刊》主编、《长安文化》主编及文化艺术传媒网总编,2018年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海南人大》国家注册责编。

陕西省国学艺术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模特艺术协会传媒顾问、陕西省健康快乐促进会首席记者、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海南省青年文艺人才协会会员、海南省民进新闻出版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党校中青班初任班、三亚航空旅游学院、西安交大干部培训中心特邀讲师。

2009年起参加全国两会、省两会新闻工作,获文化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新闻奖、省新闻奖、人大新闻奖、政协两会报道先进、省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先进、省民进参政议政先进及宣传思想工作先进。撰写相关提案被省政协列为重点提案,获省民进参政议政成果一、二、三等奖。在省级时政刊物发表作品千余篇,累计百万字,多篇文章被中国知网收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题词:千秋文澜三杯雅,四海相知一碗茶;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题词:立德树人;央视《朝闻天下》主持人胡蝶题词:文以载道,营建精神家园;教重立德,抒写风采三秦。


1795245497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