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就中医养生来讲,春季的养生保健方法应以养肝为主。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清明养生重在养肝。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通过祭祖和扫墓活动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同时又是高血压、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因此避免情绪低落、抑郁,过度悲伤,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清明节前后,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生发,抵御外邪侵袭,才有助于身体健康。所谓“春捂”也是这个意思,直到清明过后,四月中旬才可换春装。清明,正是冷暖空气交替之际,亦日渐趋暖,天气时晴时雨,人体常出现四肢麻痹,在汤品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因而养血舒筋最为重要。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原料:淮山药500克,白砂糖125克,淀粉100克,植物油、米醋、味精等适量。制法:淮山药洗净,用武火蒸熟,去皮,切成3厘米长的段,再一剖两半,拍扁待用。在锅中放植物油,待烧至七成热时,放淮山药,炸至黄色时取出。锅内留余油少许,加炸好的山药、白糖、两勺水,用文火烧5-6分钟后,转用武火,加米醋、味精后,用淀粉勾芡,淋上熟油,装盘即成。功效:健脾胃、补肺肾的功效。适用于因脾肾亏虚所致的咳嗽、气短、纳差、乏力及消渴、消瘦、小便频繁等症状。
作者简介:罗海生, 黎族,针灸主任医师 ,现任海南省白沙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兼中医部主任 。海南省第六届人大代表。